学校制度
首页制度建设学校制度 • 正文
关于印发《中共北京语言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教师发展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11-13

各单位:

为加强学校教师发展工作,建立完善教师发展体系,建设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制定了《中共北京语言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教师发展工作的若干意见》,并经 2023 年第 21 次党委常委会讨论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中共北京语言大学委员会

2023 年 9 月12日

 

 

中共北京语言大学委员会

关于加强教师发展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师是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力量。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强学校教师发展工作,建立完善教师发展体系,推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发展工作迈上新台阶,特制定本意见。

1.深刻认识加强教师发展工作的重要意义。教师发展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系统推进教师发展是支撑新时代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要从学校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提升教师能力素质的重要意义,将教师发展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尊重教师发展规律,把握不同阶段教师发展特点和需要,形成学校人力资源开发和教师职业发展的良好生态。

2.全面把握教师发展的内涵。教师发展要统筹教师思政、师德师风和专业素质,强化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深化教师师德师风涵育,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教师过硬的政治素质、高尚的师德修养和扎实的专业能力。将教师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贯穿教师职业发展全过程,完善教师思政、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培训发展“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

3.完善教师发展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构建学校党委统一领导、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牵头负责、相关职能部门具体实施、各单位共同参与的管理运行体制。在部分教学科研单位设立教师发展分中心,形成学校和学院两级教师发展中心统分结合、相互支撑的格局。

4.发挥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的组织统筹作用。加强教师发展顶层设计,建立完善教师发展的管理培训和激励保障制度,提升教师发展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教师发展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研究制定体系化、模块化教师培训方案,完善教师培训核心课程,分类别、分阶段开展培训。办好新教职工培训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和拔尖人才研修班三个常规主题班次。建设教师培训师资库,统筹校内外资源,建立高水平教师发展专家队伍。支持教师发展分中心建设,指导分中心有效开展工作。

5.夯实教学科研单位的基础作用。健全完善院级教师发展规划和制度体系,结合学院教师的学科背景和学科特性,提供精准化服务,推进教师发展工作的常态化。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和教学团队建设,发挥教学名师、教学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组织开展教学研究,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理论研究水平。组织名师工作坊、教学沙龙、教学研讨会等活动,形成活动品牌,常态化开展教学研讨,营造浓厚的教学文化氛围。探索开展教学咨询问诊,解决教师在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个性化问题。

6.提升教师思政和师德师风素养。统筹教师理论学习与业务培训,探索将理论学习融入业务研讨的有效路径。以新入职教师、海外归国教师、出国任教教师等群体为重点,把握思想动态,了解发展需求,做好关爱帮扶。实施师德建设示范项目,支持各教学科研单位探索有特色的师德建设工作,实现“一院一品牌”。完善师德考核,加强典型案例通报和警示教育,规范师德师风问题处置流程,严惩师德失范行为。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月”活动,完善教师荣誉体系,选树表彰优秀教师,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举办教师荣休仪式,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结合学校特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特色,探索师德涵养新路径。

7.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举办教学能力提升工作坊,邀请教学督导组专家和教学名师通过理论讲解与案例剖析,分享教学经验,引导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开展个性化教学咨询,聘请教学专家和名师担任咨询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帮助教师解决教学能力提升和职业生涯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更好地实现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效。鼓励青年教师观摩学习教学名师的课堂教学,积极参加教学比赛,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能力。

8.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开展多样化的科研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对新入职青年教师开展入职科研培训,对已入职一年以上的教师开展岗中科研培训。构建涵盖研究前沿、研究范式、研究方法、科学家精神、科研政策、科研诚信等方面的科研培训内容体系,引导教师回归学术本质,提倡教师科研与教学同向同行,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开阔教师的科研视野,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在培训中强化科研诚信、意识形态以及合理合规使用科研经费内容。举办科研能力提升工作坊,邀请具有丰富科研经验的资深学者、近期成功申请项目的青年教师,就各类基金课题项目的申请经验、申请要求等主题展开分享与交流。发挥有组织科研对提升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促进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做好科研规划和科研归队。组织开展青年教师跨学科交叉研究论坛,引导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开展交流合作。

9.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各教学科研单位应为新入职的青年教师配备政治过硬、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优秀教师担任导师,将青年教师纳入所在学科的教学团队或科研团队。充分发挥导师“传帮带”作用,对青年教师的政治思想、师德师风、业务能力、职业规划等给予指导。将导师对青年教师的指导纳入绩效评价体系,在考核和业绩中予以体现。

10.构建教师发展社群。发挥教师非正式团体的能动作用,提升青年教师发展的意愿和能力。以朋辈力量激发教师教书育人内生动力,共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通过搭建平台,团结、吸引教师组建若干个非正式团体,贴近教师需求,围绕教学热点问题或研究主题开展研讨和交流。搭建跨学科教育教学交流平台,注重发挥优秀青年教师的宣传、引领、示范、辐射作用,积极培养优秀教师担任活动召集人。

11.开展社会实践和研修活动。组织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教师培育和思想塑造的重要抓手,引导教师深入了解世情、党情、国情、社情、民情,搭建教师实践交流平台,激发教师家国情怀。鼓励教师通过参加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担任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等方式,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资源,认真参加寒假、暑期研修。将研修专题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资源,与教师培训紧密结合。将研修合格证书纳入职称评审的可选条件,提高研修的实效性和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12.建立教师参加培训的激励保障机制。教师发展中心逐步建立扩充优质培训课程,满足教师多样化培训需求。明确教师参加培训课时要求,完善必修与选修、培训认证相关规定,保障教师培训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实施性。将参加新教职工培训作为新入职教师申请高校教师资格证的必要环节。在条件成熟的学院试点新入职教师第一学期不上课,先接受教学培训。探索实施教师在申报职称晋升前,应参加相应学时的培训活动并取得相应资质认证。支持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优秀人才队伍交流融合,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支持教师进行国内外访学研修,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开阔视野,增加历练。

13.促进教师发展与学校人才培养支持体系的有机衔接。充发发挥学校高层次人才和银龄学者在教师发展中的引领示范和培训师资作用,将“中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青年英才培养计划”与拔尖创新人才研修班和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有机对接,将师资博士后纳入新入职教职工培训。有效发挥并及时总结“学术休假”制度和“驻所研究”制度对教师发展的促进作用。

14.建立教师发展信息化平台。围绕教师发展管理、培训和服务等职能,建立教师发展信息化平台,完善教师培训线上教学资源,实现对教师发展的有效支持。建立教师发展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利用并有效整合学校现有各类与教师发展相关的数据库。跟踪教师成长,借助信息化平台和数据库建立教师发展档案,逐步实现“一师一档”,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 版权所有 北京语言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网站建设:信息化办公室 | 内容维护:党委宣传部